河北日報記者 周 潔 孫也達 徐 華 王成果
核心提示
黨的十八大以來,河北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,把科技創新擺在突出位置,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,抓好科技創新平臺建設,深入推進科技體制改革,加快打造創新型河北。
本文通過一家從“作坊小廠”成長為上市公司的企業、一個獲得省科學進步一等獎的產學研合作案例、一個為高層次人才營造一流創新環境的城市樣本,展示加快建設創新型河北的生動實踐。
敢“摔跟頭”
——創新主體如何從“作坊小廠”成為上市公司
從“作坊小廠”到A股主板上市企業,石家莊科林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用了17年。
7月19日,在石家莊鹿泉區的科林電氣一樓監控運維中心,巨大的液晶顯示屏上,許多綠點在地圖上不停閃爍,它們標記著分布在全國各地的光伏電站。這就是已經更新迭代到第四代的分布式光伏發電監控運維平臺。
“隨時隨地查看電站實時功率、發電量、日收益等信息,自動巡檢和大數據分析,發現電站故障還會派單給運維工程師?!笨屏蛛姎庋芯吭焊痹洪L常生強說,平臺直接帶動公司光伏發電設備銷售收入提升5倍以上。
這只是科林電氣眾多明星產品中的“浪花一朵”,然而,從0到1,每叩開一扇新大門都非易事。
2012年,已經穩扎穩打坐上行業龍頭的科林電氣,看到了“豐年”里的隱憂:傳統電氣設備的天花板已經抵在頭上。
“想要生存只有持續創新,讓企業著眼于未來?!睆恼Q生起就將創新刻入基因的科林電氣,深知創新對于企業發展的意義。
科林電氣決定另辟新路——發力光伏逆變器。
光伏逆變器,是連接太陽能板和電網的設備。彼時新能源產業剛剛興起,適用于屋頂式光伏電站的逆變器仍是空白領域。
回憶起當年的艱難,負責研發的天津科林電氣總經理尹偉歷歷在目。沒經驗、沒方向、沒路徑,八九個人的年輕團隊,就憑著“一根筋”的執著,不分白天黑夜開始了摸索。
第一個是材料關。尹偉介紹,設備對防水要求極高,為了一個小小的密封圈,經歷上百次噴淋試驗,幾乎試遍所有能試的材料,才最終達到防水等級。
有了好材料,“參數”的問題依然棘手?!昂邶埥粋€高速服務區,設備安裝后發電效率偏低?!币鼈フf,為了查準問題,三四個工程師趕到現場,每天凌晨三四點起來觀察太陽、查看機器運行狀態,經過兩個多月不斷調整,參數才終于正常。
然而,最讓尹偉忐忑的是一年又一年,每年“燒”掉五六百萬研發經費,卻聽不到一點回響。這些年,企業每年的研發投入基本都保持在5%以上。
“怕失敗嗎?”記者問。
“我們領導說,在他那里沒有失敗,所有的失敗都是在為下一次成功積累經驗?!币鼈フf。
一次次試錯,一次次重來。直到2015年,蟄伏三年的科林電氣終于公布好消息:光伏逆變器正式上市。
時代浪潮奔涌向前。坐落在石家莊市鹿泉區的科林電氣研究院實驗室里,常生強帶領的互聯網團隊也同樣馬不停蹄,加速對分布式光伏監控運維系統的開發,解決安裝光伏用戶后顧之憂。
“早一天推出,就能早一天占領市場?!背I鷱姇r時有一種緊迫感,那時候幾乎每天都攻關到凌晨兩三點,早上八點又精神抖擻接著干,卻從沒感到過累。
如今,這個團隊研發的分布式光伏發電監控運維平臺已更新到第四代,科林電氣也正在逐步成為世界一流電氣設備集成服務商。
參與國家、行業標準制定10余項,參與重大科技攻關項目30余項,申請知識產權成果300余項,科技創新碩果累累;“國家企業技術中心”“國家技術示范企業”“河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”等,各類牌匾掛滿榮譽墻。
2012年,公司營業收入2.5億元,2021年提高到20.39億元,十年間增長7倍多。
回看企業發展歷程,常生強感觸“唯有創新一條路”,只有通過持續創新不斷調整、轉型、升級,才能驅動企業進入藍海地帶、立于不敗之地。
【記者手記】
企業是創新的主體,是推動創新創造的生力軍。河北有市場主體729.3萬戶,其中高新技術企業1.1萬家,科技型中小企業9.4萬家,這是推動河北創新發展的重要力量。
科林電氣的成功崛起,正是依靠創新帶來的志氣、骨氣和底氣。采訪中,我們深切感受到這家企業求新、求變、求強的決心和魄力:舍得去投入,幾乎每個人都在說“研發無底線”;耐得住寂寞,3年研發沒有進展,依然默默堅持、靜待花開;敢于去冒險,放手讓技術人員創新創業,8個項目都有了核心技術。
從“作坊小廠”到A股主板上市公司,科林電氣告訴我們,惟改革者進,惟創新者強,惟改革創新者勝。